close
照片: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snooker&book=66

不知道近年來的氣候異常是否就跟電影 "明天過後" 的劇情走向完全是一個模樣  
在這個傳統上家家戶戶、街頭巷尾都會懸掛國旗的光輝的十月分似乎有三分之二個以上的日子都泡在水裡  
一直是災情告急的蘭陽平原與蘇花公路,剛好是某個帶衰小鬼即將第一次完成外縣市的踏查日記  
行程延期而不是取消的消息應該是這個月露出的第一道曙光  
很幸運的是,我們有這個機會體會一下氣象局未曾嘗試過的大膽天氣預報 " 20% 的不降雨機率" 
日記標題漏看一個 "不" 字的請自己舉手承認,你一定跟我一樣都是來自 ptt 鄉的鄉民

我相信朋友之間相處久了,行為模式與行事作風都會開始不經意的發展出與對方相似的情況 
板橋車站前靠在摩托車上等著少而出現的我  
突然像是領悟了人生的大道理而對瑋哥曾在鹿野高台吃完剝皮辣椒後說過的對話有了一番體悟 
馬的,怎麼沒亂吃東西也會有如此強烈的挫屎欲望  
生平第一次上廁所念頭可以如此刻骨銘心 
我開始後悔沒有把國小老師 "勿結交損友" 的諄諄教誨聽在耳裡 瑋哥:馬的,哩勒工三小  

話說兩個清晨五點鐘就得出門的爆肝少年硬是把 12 點鐘重播的 "康熙來了" 看完才肯去睡覺


最後決定跟隨少而穿牛仔褲出門的我,其實已經期待著老 FU 會取笑我們的穿著
不過故事劇情進行到這裡,我想各位讀者應該未看都先猜老 FU 他也穿了牛仔褲吧  
雪山隧道另一頭的天空一如天氣預報烏鴉嘴說的烏雲密布  
我那睡眠不足的身體任性的提出 "乾脆不要下車就環島吧" 的提議也一如預期的被秒殺否決
讓我打起精神的,是遠方聖稜線上意外清晰可見的大霸身影  

走到 "羅東自然教育中心" 之前開始的雨滴多少有打擊到一點出發的士氣
後來是那個十年前會讓我在教室裡昏昏欲睡的台灣史課程,讓我成為廖英杰老師課堂上最專注的學生之一  
由於行程的安排,為時僅一個半小時的古道介紹也只能讓人更體會到什麼叫作意猶未盡  
一股因為第一次搭乘小型巴士進行蘇花公路巡禮油然而起的興奮期待 
讓一直想找張舒服的床補眠的懶人念頭就再也沒出來作怪了  
還有個捨不得闔上眼睛休息的理由:厚重雲層中灑落的陽光似乎透露著 20% 的不降雨機率  

還在思考著蘇花公路上有哪個路段可以停靠這三輛小巴的同時  
司機下行出了 "新澳隧道" 後的藤原拓海式大迴轉,讓我的公路日記正邁向一趟不同風味的紀行
腎上腺素的急速分泌,就如同駕駛經驗老練的司機一樣,於重新回到隧道北口的岔路開始一路狂飆  
從來沒在我的地圖上出現過的路徑,比較起台 14 線在屯原登山口前的路幅還要精彩
任何角度看來都算是條祕境道路上出現的幾輛對向來車更引人遐想,好奇這段道路的實用價值究竟為何  
這裡就是蘇花公路的前身  
跟 "烏石鼻隧道" 很可惜的只有車子的引擎短暫熄火時的一面之緣
之後的動作跟來不及拔槍的西部牛仔一樣,相機還是安穩的躺在背包裡 
小巴再次啟動一鼓作氣轉進路徑更小的警備道路後,隧道的畫面就消失在眼前的視野了(嘆)  

不是以公路紀行為主題的古道踏查日記沒有太多的時間思考這條應該第一次看見白線畫在正中央的道路  
午餐就在匆忙的休息空檔塞了早上在 7-11 買的手捲壽司簡單打發(臭少而,以後不用 iCash 了)  
從兩旁雜草往道路蔓延叢生的狀況看來 
應該是鮮少人為拜訪的越嶺古道踏查入口突然湧入了三輛小巴搭載的叔叔阿姨(還有七位年輕人)其實還挺不協調的  
有生態老師的隨行講解果然讓這次行程的大自然素養提升不少  
你一邊爬坡一邊還要講解會不會很喘勒(哪個白癡亂發問)  

一路爬升至這趟古道踏查的最高點,另一種風情的烏石鼻與畫出美麗弧線的東澳灣盡收眼簾  
而我們在古道的第一個休息站這裡也解讀出今兒個氣象局別出心裁的 20 % 不降雨機率
其實出發前有位同行的伯伯就以非常放心的語氣告訴我們: 
"南澳鄉的天氣狀況比較接近花蓮縣的範圍,所以天氣應該不錯" 


上山容易下山難的理論在古道或百岳紀行應該都是說得通的  
全程有四分之三都是陡(抖)下的路徑讓我們這眉頭一皺、發現到這其中並不單純  
我們三個在途中都來了一次完美的滑壘,其中以少而動作敏捷、奮不顧身地救相機被選為本日最佳守備  
而且我們有幸在第二個休息站看見兩天前 "台灣全紀錄" 的專題主角 "虎頭蜂"(驚!)

若不是古道最後四分之一路段遇見蘇花公路舊線,我可能會更改標題為 "[超幹] 大南澳踏查日記大崩潰"
一到達公路舊線就完全不顧行進隊伍,開始好奇研究起這段曾經也是交通重要樞紐的路線  
死賴著拍照的我成了大南澳踏查日記的奧客一名,其他應該想趕快下山休息的叔叔阿姨們早就不見蹤影了  
雖然沒發現任何里程指標與舊式的里程石碑,不過一面轉彎鏡面就足以說明他的歷史地位了  
古道的結尾依舊是非常要人命的下坡,還有這趟行程上唯一記得的那株叫作 "酸藤" 的植物

四公里多的沃克日記在螞蝗數量掛零的情況下圓滿落幕(不是 PTT 那位帶屎的馬皇)
回程的小巴上有廖老師安可再叫好的隨行敘述,我這位公路少年也很捧場地聽著老師為蘇花公路的前世今生所作的解讀 
果然很捧場,一離開蘇花公路就睡得不省人事了  

(寫在明天應該又會花筆小錢的下午 15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ooke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